肥城黄柏山村:山野间绘就“小而美”乡村诗画
肥城黄柏山村:山野间绘就“小而美”乡村诗画
肥城黄柏山村:山野间绘就“小而美”乡村诗画在肥城市仪阳街道,有个人口仅242余人的小村庄——黄柏山村。它面积不大,却(què)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中(zhōng),凭借执着追求与精细化管理,走出了一条“小而美、精而活”的乡村振兴之路(lù),成为当地人居环境整治的耀眼典范(diǎnfàn)。
环境整治:小投入带来大变化。走进黄柏山村,平整宽敞的柏油路贯穿全村,路旁花砖整齐排列,两侧绿树成荫。而在几年前,这里(zhèlǐ)还是(háishì)路面(lùmiàn)坑洼、排水不畅的旧貌。
“以前下雨天出门,鞋子都得沾满泥。”村民王绪宝回忆道。2022年,村里(cūnlǐ)争取到(dào)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,对全村(quáncūn)主干道进行硬化拓宽,同步修建排水沟1.2公里,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。
更(gèng)令人眼前一亮的是(shì)道路(dàolù)两侧的绿化经济带。村里采取“景观+产业”模式,栽种苹果、葡萄等经济作物(jīngjìzuòwù)9000余株,并配套安装防护网,既美化了环境,又为村民增收埋下“伏笔”。村支书算了(suànle)一笔账:“盛果期后,这些果树预计年增收超20万元,户均增收1500元。”
污水处理是(shì)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。黄柏山村创新采用“无动力(dònglì)生物处理+资源回用”模式,建成56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。“每户污水经隔油沉淀后,进入储水池用于灌溉,既省钱又环保。”街道环保办负责人介绍,该(gāi)模式较(jiào)传统管网建设节省(jiéshěng)资金60%,已在街道推广。
文明乡风:文化浸润入人心。环境美了(le),乡风更要美。在黄柏山村(shāncūn),文明元素随处可见:村口的社会主义核心(héxīn)价值观立体雕塑、沿路的“德善孝廉”文化墙、家风家训展示栏……这些景观不仅扮靓了村庄,更潜移默化影响(yǐngxiǎng)着村民。
“现在谁家门口脏了(le)(le),不用村干部催,自己就(jiù)收拾了。”村民刘秀兰边说边清理着路边的落叶。她家门口的“最美庭院”牌子格外醒目——这是村里每月评比的荣誉。
沿着村内蜿蜒的(de)巷道(hàngdào)漫步,12处主题墙绘色彩鲜艳、内容丰富。它们色彩鲜艳夺目、内容丰富多元,既有对《朱子家训》的生动图文演绎(yǎnyì),让古老(gǔlǎo)的家训焕发出新的活力;也有村民亲手绘制的环保主题漫画,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传递着环保理念;更有趣的是,墙绘中还融入了当下大火的哪吒形象,仿佛带着一股(yīgǔ)冲破束缚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为(wèi)村庄增添了几分时尚与活力。
文化专管员(zhuānguǎnyuán)王兆山热情地介绍道:“这些墙绘(qiánghuì)可不只是好看,它们就像一群无声的老师(lǎoshī),时刻向村民传递着文明(wénmíng)理念。村里还专门邀请了老师来给大家授课,如今已经培养出了十几名农民画家啦,大家创作热情可高了。”
在浓厚文化氛围的(de)浸润下,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。58岁的孙桂莲精心打造自家的“月季花园”,在她的带动下,整条胡同的17户村民都积极投身到“最美(zuìměi)庭院”的创建活动中;退休教师牵头成立了“红石榴宣讲队”,每月都会(huì)在村文化礼堂开设(kāishè)“乡村儒学(rúxué)”讲堂。数据显示,全村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达到了65%,并且连续三年实现了“零(líng)信访”。
精细管理:长效机制保长效。美丽乡村,建好更要管好。黄柏山村探索出(chū)“街道统筹+村委落实+村民参与”的三级管理模式:街道层面,统一招聘保洁员,制定考核标准;村级(cūnjí)层面:设立卫生监督岗(jiāndūgǎng),党员包片负责;村民层面,落实“门前三包(ménqiánsānbāo)”,每月评比公示。
“现在垃圾有人清、绿化有人护,村里(cūnlǐ)的事成了大家(dàjiā)的事。”村民王桂玲说。2023年,黄柏山村获评“泰安市(tàiānshì)美丽乡村示范村”,村民满意度达99%。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精致美”,黄柏山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(tūpòkǒu),以文化(wénhuà)滋养乡风,以精细管理护航发展,探索出一条低成本、可持续的振兴之路。如今的村庄,路畅景美(jǐngměi)、产业初兴(chūxīng)、文明蔚然,不仅成为仪阳(yíyáng)街道的示范窗口,更激励着更多村庄——小村亦有大作为,匠心可筑新天地。
(大众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袁广 张雪玉)
(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(tóu)稿,提供线索(tígōngxiànsuǒ)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(duǎn)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(pèi)上照片、短视频。泰安新闻素材(sùcái)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@126.com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在肥城市仪阳街道,有个人口仅242余人的小村庄——黄柏山村。它面积不大,却(què)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中(zhōng),凭借执着追求与精细化管理,走出了一条“小而美、精而活”的乡村振兴之路(lù),成为当地人居环境整治的耀眼典范(diǎnfàn)。
环境整治:小投入带来大变化。走进黄柏山村,平整宽敞的柏油路贯穿全村,路旁花砖整齐排列,两侧绿树成荫。而在几年前,这里(zhèlǐ)还是(háishì)路面(lùmiàn)坑洼、排水不畅的旧貌。
“以前下雨天出门,鞋子都得沾满泥。”村民王绪宝回忆道。2022年,村里(cūnlǐ)争取到(dào)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,对全村(quáncūn)主干道进行硬化拓宽,同步修建排水沟1.2公里,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。
更(gèng)令人眼前一亮的是(shì)道路(dàolù)两侧的绿化经济带。村里采取“景观+产业”模式,栽种苹果、葡萄等经济作物(jīngjìzuòwù)9000余株,并配套安装防护网,既美化了环境,又为村民增收埋下“伏笔”。村支书算了(suànle)一笔账:“盛果期后,这些果树预计年增收超20万元,户均增收1500元。”
污水处理是(shì)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。黄柏山村创新采用“无动力(dònglì)生物处理+资源回用”模式,建成56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。“每户污水经隔油沉淀后,进入储水池用于灌溉,既省钱又环保。”街道环保办负责人介绍,该(gāi)模式较(jiào)传统管网建设节省(jiéshěng)资金60%,已在街道推广。
文明乡风:文化浸润入人心。环境美了(le),乡风更要美。在黄柏山村(shāncūn),文明元素随处可见:村口的社会主义核心(héxīn)价值观立体雕塑、沿路的“德善孝廉”文化墙、家风家训展示栏……这些景观不仅扮靓了村庄,更潜移默化影响(yǐngxiǎng)着村民。
“现在谁家门口脏了(le)(le),不用村干部催,自己就(jiù)收拾了。”村民刘秀兰边说边清理着路边的落叶。她家门口的“最美庭院”牌子格外醒目——这是村里每月评比的荣誉。
沿着村内蜿蜒的(de)巷道(hàngdào)漫步,12处主题墙绘色彩鲜艳、内容丰富。它们色彩鲜艳夺目、内容丰富多元,既有对《朱子家训》的生动图文演绎(yǎnyì),让古老(gǔlǎo)的家训焕发出新的活力;也有村民亲手绘制的环保主题漫画,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传递着环保理念;更有趣的是,墙绘中还融入了当下大火的哪吒形象,仿佛带着一股(yīgǔ)冲破束缚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为(wèi)村庄增添了几分时尚与活力。
文化专管员(zhuānguǎnyuán)王兆山热情地介绍道:“这些墙绘(qiánghuì)可不只是好看,它们就像一群无声的老师(lǎoshī),时刻向村民传递着文明(wénmíng)理念。村里还专门邀请了老师来给大家授课,如今已经培养出了十几名农民画家啦,大家创作热情可高了。”
在浓厚文化氛围的(de)浸润下,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。58岁的孙桂莲精心打造自家的“月季花园”,在她的带动下,整条胡同的17户村民都积极投身到“最美(zuìměi)庭院”的创建活动中;退休教师牵头成立了“红石榴宣讲队”,每月都会(huì)在村文化礼堂开设(kāishè)“乡村儒学(rúxué)”讲堂。数据显示,全村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达到了65%,并且连续三年实现了“零(líng)信访”。
精细管理:长效机制保长效。美丽乡村,建好更要管好。黄柏山村探索出(chū)“街道统筹+村委落实+村民参与”的三级管理模式:街道层面,统一招聘保洁员,制定考核标准;村级(cūnjí)层面:设立卫生监督岗(jiāndūgǎng),党员包片负责;村民层面,落实“门前三包(ménqiánsānbāo)”,每月评比公示。
“现在垃圾有人清、绿化有人护,村里(cūnlǐ)的事成了大家(dàjiā)的事。”村民王桂玲说。2023年,黄柏山村获评“泰安市(tàiānshì)美丽乡村示范村”,村民满意度达99%。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精致美”,黄柏山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(tūpòkǒu),以文化(wénhuà)滋养乡风,以精细管理护航发展,探索出一条低成本、可持续的振兴之路。如今的村庄,路畅景美(jǐngměi)、产业初兴(chūxīng)、文明蔚然,不仅成为仪阳(yíyáng)街道的示范窗口,更激励着更多村庄——小村亦有大作为,匠心可筑新天地。
(大众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袁广 张雪玉)
(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(tóu)稿,提供线索(tígōngxiànsuǒ),包括文字、照片、短(duǎn)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(pèi)上照片、短视频。泰安新闻素材(sùcái)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@126.com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